(四) 游大龙的意义
1、 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
姑田擎龙都是两姓、三姓合擎一条龙。这些合擎龙的姓氏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如同兄弟一般,从未发生过宗派械斗。如华、江二姓,几百年来聚居在一起,双方相处非常融洽。逐年游龙上交下接,正月十五那天,若江姓出龙,游龙头、龙尾一行人必须持几把铳、香、纸、炮,两对大龙烛,到华姓总祠去烧香、放铳,、放炮,表示敬意;若华姓出龙,礼尚往来照例回敬,已传十多代,于今还是沿袭遵行,两姓历代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2、培养制龙艺术人才
姑田扎制大龙的技术是历代相传的。父亲扎龙儿子相帮,帮上两年无形中就学会了。大龙制作包括备龙板、备筋骨、扎龙头、扎龙尾、扎龙腰、扎龙爪、扎龙蛋、糊裱、画龙、剪贴、题字、装灯、备龙棍、备插袋、备插袋布等15道工序。龙的骨架用竹篾制扎,外糊裱宣纸和画上龙鳞和云彩。制作时间为初三到十四,每节龙腰至少要4天以上。
1991年正月初八日,龙岩茶花节。姑田大龙要在茶花节期间在龙岩踩街出游。十二月下旬组织30人到龙岩扎龙,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扎好一条108节的大龙和一条12节的小龙,并裱背好。年初二组织20人去画龙,做到每节龙的画面不一样,每节龙两头裁口的诗词、句子、对联也不重复。姑田农民诗社选派3个既会写、又会画、又会作诗题句的人才去参加。这些人不负重望,在年初七这天就完成绘画和题写诗、词的任务。龙头上题的一副对联是:“天下大龙称第一;岩城花节属头回。”把“龙岩”二字轻轻松松地嵌在里面,题得很是确切。这次游于龙岩茶花节大龙的字、画得到文艺界的好评。
在庆祝龙岩建市十周年大型民俗踩街活动中,连城县展现姑田大龙的雄姿。展现在岩城市民眼里的是一条79节、近300米长的大龙。
3、寓炼于乐,增加体质
擎龙时两只手,两只脚以及双眼双肩和头,一身都要活动。迈开桩步,气沉丹田,双腿稳健下蹲,是擎龙的基本功。当龙入角(90度急转弯)时,你惹不懂决窍,肯定你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遇上刮风,是最费力的事。一节龙上百斤,此时你得用头朝逆风抵着龙棍,双脚用力,叉开八字步,双手紧扶龙棍,使龙不致被风吹倒,一身的力气都会自然而然的地发挥出来。擎龙是一项极好的体育锻炼活动。
1991年,大龙游于龙岩茶花节。“一夜龙游天下晓;三声铳响九州知”。姑田大龙轰动龙岩城,在龙岩的外宾亲眼目睹姑田大龙的雄姿,赞不绝口。还有拍成录象带到马来西亚及祖国宝岛台湾等地播放,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播放了姑田大龙的实况。1992年省画报社的记者和摄影师,将姑田游大龙的镜头拍下来,刊登在福建画报上。省、地报刊多次刊登过有关姑田大龙的文章。1996年年初八,四川电视台转播了姑田游大龙。真是姑田大龙甲天下,闻名海内外。
姑田人爱龙,把龙看成是祈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游龙这一传统活动,必将更加健康地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增光添彩。
4、体现姑田独特物质
4.1扎制大龙的竹林资源
姑田的水利、矿藏、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43.5万亩,林木蓄积量200多万立方米, 是连城的重要林区之一。竹林面积6万多亩,毛竹立竹720万株。而制作大龙骨架、龙棍等重要部分都出自于这竹林中。
4.2糊裱大龙的宣纸
连城宣纸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连城县一带就有生产竹料纸和皮料纸,明天启年间,姑田镇的制纸师傅到邵武一带学习当地的制纸工艺,回来后,结合本地工艺进行改进,形成了连城宣纸特有的制作工艺。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说的就是连城宣纸竹丝天然漂白制作工艺的繁琐,其工序达72道。主要工艺流程分备料和制纸两大部分,总耗时8个月左右。备料主要在山上,先是砍青,即上山砍嫩竹,将嫩竹下竹塘,费时2个月沤烂;然后将沤烂的嫩竹洗成竹丝、坯吹,先在石灰水里浸渍,洗净进行炊料蒸煮,后用纯碱浸渍,再次进行炊料蒸煮;竹丝洗净后上竹竿晒干做成竹丝饼,在山上漂白3个月后,送到碓料房进行碓料,到此,造纸的原料方才备好。制纸首先是在纸寮进行手工捞纸,捞到300张左右、15厘米厚的湿纸层后将其水分榨干;然后,送至焙纸房进行焙干;焙干后在经过老师傅精心的整纸、选纸,将不合要求的纸张剔除,确保宣纸的质量;最后,用60厘米长的裁纸弯刀按规格进行切纸,包装好后就可以销售。
正是特有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连城宣纸的高品质。该纸厚度适中,抗拉性强,质地柔软、纤密耐用,白净吸墨,能经受风吹雨打,太阳暴晒,强光照射而不变色,享有“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的美誉。而且,姑田质量上乘的漂料宣纸,一直是四堡雕版印刷产业用来印刷较为重要书籍纸张的材料,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民国初期,连城宣纸业达到高峰,拥有1000余户手工纸槽,工人一万多人,年产量6万担,纸庄商号5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宣纸产地之一。
2007年9月,该工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