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首乐
清初,姑田开始流传鼓首乐,用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祭祀、民俗节日等。从事鼓首乐的艺人,都组成班子,称鼓首班。鼓首班的器乐以吹为主,通常一人吹高音唢呐,一人吹低音唢呐,配上笛子、小筒或大筒、拉弦、弹奏和打击乐器。按地方习俗,鼓首班演奏时座奏是在下厅的左或右,而行奏时则在队列之前。
鼓首乐的主要乐曲有:一乐,即连城大乐;一调,即小调;三俗,即迎亲、祭祀、送葬;四套,即三仙、传胪、和番、花鼓。使用乐曲需按婚、丧、喜、庆严格选用,还要注意配器和用调。如红事用小筒,白事用大筒,祭圣用箫笛。红事用喜调,即正宫调、五指调、四指调、面指调和六指调。白事用哀调,即鬼子调,匏调。如遇做寿,擎龙等喜事,吹奏的中途还有“跳八仙”或“开天官”等小节目。
万堂鼓首店 光绪年间,下堡万堂蒋尊荣(口名乱米升)开设万堂鼓首店。尊荣与外地艺人互相联系,如遇祀主聘请全班鼓手,人手不够时则聘请清流、塘前、连城等地艺人来帮忙。民国8年,长汀鼓吹艺人吕水养迁居姑田后,与蒋嘉海(蒋尊荣长子)结为艺友,互相合作,如奏大乐时,一个吹高音,一个吹低音(谓一公一嫲)。尊荣去世后,嘉海承父业。嘉海吹艺高超,内气足耐长久。1947年蒋嘉海去世后由其胞弟蒋礼福继承。1988年蒋礼福去世后,无人继承而失传。
水养鼓首班 吕水养是长汀南山半溪人,民国8年吕到姑田林水妹(男、长汀南山半溪人)鼓首班搭班。林水妹因年老,吕便代替林水妹管理班业。民国18年吕全家迁到姑田中堡岭兜定居。吕鼓吹技艺全面,能吹善唱,尤以用鼓首吹奏“仿汉调”出名。水养以艺术为重,对别派班子有好的技艺,总是兼收并蓄,以丰富自己的技艺。喜庆场面座奏时唱的是汉剧曲调,但江西调的锣鼓与唱腔欢快而热烈,深得群众喜爱,便聘请下堡江西调戏剧班艺人华万根做师傅,传授江西调。水养次子吕陆,民国25年生,6岁开始学艺,7岁便随父行艺。吕水养为了培养其子吕陆,凡外地来搭帮的师傅,只要在鼓首上有一技之长的,就聘其为吕陆的师傅,于是吕陆的鼓首功夫超过其父,能用口、鼻同时吹4把鼓手,通晓汉剧和江西调音乐,功夫全面。 吕水养父子行艺时,对婚、丧、喜、庆等事按传统规定选用乐曲,其传承乐类如下:
婚 婚娶乐曲有《朝天子》、《喜临门》、《正乐》、《大乐》(配小筒)、《中乐》(配小筒)、《小乐》、《大开门》、《小开门》、《上小楼》、《下小楼》、《四角楼》、《家余畲》等。
丧 包括葬坟墓。丧事乐曲有《噩耗》(配大筒)、《小当点》、《大开门》、《烧香板·小调》等。
喜 包括做满月,做对岁,乐曲有《麒麟辞》、《玉麒麟》、《仙姬颂》、《大乐》等。
庆 做寿乐曲有《百寿牌》、《彭祖调》、《八仙颂》等;上梁的乐曲有《换衣辞》、《朝贡调》、《报号》等。
打醮时和尚、道士或觋公所唱的曲,用鼓首伴奏,吹鼓首称内台,要两人分上手下手。打醮还用上《烧香板·中调》。迎神、作福、朝山的乐曲主要有《催板》、《得胜令》、《神令》等。谒祖、祭祖的乐曲有《大开门》、《当当点》、《上路板》、《穿衣令》、《烧香板·上调》等。
吕水养鼓首班行艺时因服务对象不同,人数的多少不同,叫法也不同。
全班鼓手10人(丧事8人) 半班鼓手6人(丧事4人)
全棚鼓手12人 半棚鼓手6人
全堂鼓手 16人 半堂鼓手8人
吕水养于1949年去世,其子吕陆继承并发展父业,起班名为“艺春”。
1959年吕陆参加县民间音乐汇演,吹奏《南词》得一等奖。同年参加县代表队到永定汇演,吹奏《双美人》得一等奖。1981年参加“汀州之春”音乐会,主吹《连城大乐》(吕陆吹高音唢呐,黄花子吹低音唢呐)得一等奖。1988年参加《福建省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部对《连城大乐》的音像录制,担任主奏乐器高音唢呐的吹奏。吕陆的鼓首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是鼓乐名艺人。
新华春鼓首店 民国30年,文亨邓光湖迁来姑田,他与罗光湖、吴土根3人合伙,在中堡小门角开设“新华春”鼓首店。喜庆场面座奏时他们唱的是江西调戏曲,当时正合群众口味,名噪一时。1986年后,班主邓光湖年老体力不支,从此未再接领工夫。
共[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