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天后宫坐落于下堡松溪坂,建于清道光年间。究竟是由何人发起已无从可考。大殿祀奉"天上圣母"的神像。据说神像是下堡沈姓的祖辈道光年间在福州当官时托人做的,带回姑田后自愿捐赠给天后宫。庙中大门内设戏台,专供看戏之用。
天后宫也有十大香的神会组织,每年收租一千多斗。文革中圣母像被毁,1972 年纸厂扩建将天后宫拆除,1986 年下堡村民将姑田纸厂补偿款及村民集资款在原天后宫背后山上又另建一新宫,重塑神像。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三和九月十九是天后宫最热闹的时候。前者是天后的生日,后者是天后宫重建后妈祖进庙的日子。这两天中十大乡的会友都会来烧香,同时还要演戏,演戏的经费,解放前由是十大乡(香)神会的田租来付的,现在则是由十大乡组织人到各家去要,各家在自愿的基础上捐钱。钱多时演大戏,少时则演木偶戏。届时还有会餐活动。有些人从家里拿些荤、素菜来到天后宫和亲戚、朋友一起分享。松溪坂一带由于离天后宫较近,如果家中有杀猪还会把圣母牌请回去,杀猪时将猪血溅到牌位上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事。
以上介绍的公王庙和天后宫的信徒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公王庙位于上堡,天后宫位于下堡,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约两公里。调查中上堡的居民无论是平时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的烧香活动,还是遇到紧急事情的抽签问卦,都很少去下堡的天后宫。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言之距离太远,不方便。下堡的也是这种情况。除了在两庙各自的庙会期间,搭台作戏时,去看热闹外,光顾的是离本村最近的寺庙。
这种信仰的地缘关系在两庙各自的神会组织和民俗活动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公王庙十大乡(香)组织的地域范围包括:中堡的华姓、江姓,华垅的江姓,上堡的巫、陈、赖、李、蒋、邓等姓氏(图五)。十大乡(香)的居住范围基本上是上堡、中堡一带(华垅和上堡是紧邻的两村)。十大乡(香)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在公王庙前办庙会,庙会的主活动是演戏也有一些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办庙会的钱由十大乡(香)负责。解放前,由十大乡(香)范围内各乡出一定数目的钱称为"斗钱",再将这笔钱集中起来买田租,用收租的钱作为办庙会的经费。十大乡(香)每年轮流办。现在由于没有了田租,办庙会时则由十大乡(香)的各家自愿出钱。
就公王庙来说,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是正月十五游公王的活动。游公王实际上是一种神明巡境的仪式。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起,上堡的陈、赖、桑三姓在溪边庵组织了一个"公爹会",这三姓人规定一姓游一年。游公王的路线很长,时间又短,所以这天他们要提前吃早饭,到公王庙集中,将各姓共有的"出案公爹"放进四个人抬的六角大轿里,由两个小孩擎扛旗(两根带叶的小竹子中间横挂一块红布)开道,旗后是一棚锣鼓,随后是一顶光有香炉没有菩萨的"香火轿",由两个人抬;接着就是四个人抬的"公爹轿"后边跟着一位"陪公爹"的绅士。绅士出自三姓中,他是本族中有威望且子孙多的人。游公爹是一件很费体力的活动,据说赖姓当年有一位绅士已八十四岁,但依然健步如飞,当地人将作陪公爹的绅士看成很荣耀很有面子的事。再后又是一棚锣鼓,一路上锣鼓喧天,香烟缭绕。
他们从公王庙出发(图三),经上堡直达华垅,游完华垅回来吃点心,点心吃罢马上就起轿,过牛栏桥,经上东洋、下东洋、中堡街、关帝庙,到中堡华姓"协义祠"门口停憩。在这里"公爹"接受人家供奉,专备有点心供抬轿人吃,村民趁这个机会在这里烧香点烛,几张大桌子排满供品,爆竹声响彻云霄。吃过点心又起游到岭兜江姓祖祠停下,又接受一次供奉,再沿中堡绕回上堡,将"公爹"放回公王庙。游"公爹"时停下的地方称为"杠","杠"是用钱买来的。过去因为游公爹的路线特别长,轿夫快马加鞭连走带跑才能游完所规定的路线,而有杠位的家庭为了多留公爹一会儿,故意把给轿夫喝的酒煮得很烫,轿夫因为耽误了时间而和杠位的人发生争吵。路过而不停的家户都鸣放鞭炮,以示敬意。公王游过的地方被认为来年会有好的运气。游公爹的路线即神明的巡境范围和公王庙十大乡(香)信徒居住的分布范围是互相吻合的,从而看出公王信仰的区域特征。
游公爹的活动在解放前不是年年都进行,收成不好或兵荒马乱的时候也有停顿,四九年以后则完全停止,直到八十年代后才恢复。下堡天后宫十大乡(香)神会组织分布范围是:下堡的沈、蒋、邓、江等姓,城兜的周、黄两姓,还包括与下堡邻近村庄如郭坑、长校、厚洋、新庄一带的一些姓氏。十大乡(香)轮流办天后宫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十九的两次庙会。三月二十三的祭祀活动通常要连演几天的戏,当天的祭祀和晚上的戏由轮值的香头负责,此后每乡自己出钱轮流演一天的戏。有的时候各乡之间为了竞争,两班戏一起上演,戏台对戏台,非常热闹精彩。过去每年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天还有打醮活动,称为"打平安醮"。 共[2]页: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