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关于申报连城宣纸生产工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周榕委员代表民盟市委会的发言

申遗进展  加入时间:2009-4-22 19:55:37  互联网  点击: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推动我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宣纸誉称为“纸中之王”,它的制作和使用,是我国造纸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在世界造纸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明代初期,连城开始制作皮纸和竹料纸。在此基础上,经过百余年的艰苦摸索,明代末年即崇祯二年(1629年),连城开始生产宣纸。该纸成为江南官府的重要文书用纸。连城生产宣纸的历史将近四百年,曾有过辉煌的年代。清初迅速进入发展时期。乾隆年间,姑田生产的黄榜纸、京练纸、奏本纸已作为朝庭贡纸。嘉庆二十五年,广东客商开始到连城采购各种纸张,通过水路经广东潮州、汕头,贩运到越南、缅甸、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南洋各地。从此连城宣纸名扬海外。清末至民国年间进入兴盛时期。纸区范围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纸区不仅有连城的姑田、曲溪、莒溪、赖源,还有与连城相邻的龙岩万安。生产规模以姑田为代表,漂料纸槽就有480多个。各种宣纸的年产量高达16万余担。宣纸品种与纸庄商号增多。品种有宣纸、玉版、粉连、连史、京庄、山贝、漂贡、加重、行重、色纸、玉扣等20多个。姑田纸区的纸庄商号有50多家,其他纸区的纸庄商号也有50多家。当时,姑田和莒溪成为宣纸生产的中心,是闽西北的经济重镇。连城纸区被誉为中国四大宣纸产地之一。

连城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的宣纸生产基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它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生产宣纸所必需的优质原料、优质水和丰富的动力资源。连城县东南部这里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云雾多,湿度大,非常适合宣纸生产的主要原料毛竹的生长。这里生长的毛竹,不仅量多而且质地特别优美。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泉喷发,涧流密布,冲泻而下,汇集成溪,蜿蜒曲折于山谷盆地间。这里的水质特别优美,对宣纸的自然漂白无任何一地可以美。这里的水不仅质美而且储量非常大。历代的先民充分利用这丰富而质美的水资源,截流建水碓,傍水筑坯炊、修纸。这里质优量大的水资源是制作宣纸煮料、漂料、碓料的良好条件。由于这里毛竹和水的质地优美,再加上制作工艺精湛有特色,所以连城宣纸,光洁平滑,书写流利,吸墨性好,质地柔韧,保存期长,是书写文字与绘画的佳品。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说:“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指连城)独为其盛”。陈大川所著的《中国造纸术盛衰史》亦称福建以闽西之竹穰纸、薄藤纸等最为有名。

新中国成立后,连城宣纸还享有很高的声誉,由外贸公司包销,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出口创汇。连史纸等销往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反应非常好,特别是印学领域艺术家对自然漂白的宣纸及其连史纸极为珍惜、欢迎。2007年9月,连城宣纸凭着独特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停留于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仍用手工生产,由于用漂白粉漂白代替自然漂白,更由于优质水资源的严重破坏,自上世纪80年代后,连城宣纸的生产处于急剧萎缩状态。80年代尚有30多个作坊在生产,这种作坊到2006年只剩5家,到2007年只剩下3家,频临绝灭。鉴于连城宣纸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在海内外享有声誉,作过重大贡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们呼吁赶快抢救连城宣纸生产。为了抢救连城宣纸,为了保护连城宣纸生产工艺的专利,为了保护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造纸文化,我们呼吁申报连城宣纸生产工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2]页: [第1页]  [第2页]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About 366208.cn - 本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 客户服务

 
 
本网站由连城县姑田门户网维护 Email:master@366208.cn

版权所有:姑田门户网 地址:连城县姑田门口洋路 邮编:366208 闽ICP备08011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