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竹料天然漂白宣纸利用独特传统工艺,从原来的竹料只能生产粗纸,改为天然漂白工艺后,受到世人的称赞。从而可以代替价位较高的皮纸,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需求,在不断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制作许多品种来供应纸张市场不同用途的需要。清末时期,品种达到20余种,当时主要销往南洋地区,后来由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国民重视素质教育,与中国建交后,把价格适中的连城竹料宣纸当作学生练字、书法练习的主要用纸,从此日本成为“连城宣纸”的主要市场之一。
1981年中日建交后,日本来了一批“纸业考察团”由中日友好人士陪同,到连城某些纸厂参观,名是参观,实是探知“连城宣纸”的精髓,日本“纸业考察团”从制浆、捞纸、焙纸等环节都看得非常仔细并拍了照。
1983年以后,“连城宣纸”出口销量一直下降。当地人们便说是日本人学会制造“连城宣纸”,使出口量减少了许多。其实不然。因为日本很早就有造手工纸,只不过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当地手工纸业跟不上当时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使产量减少价格居高,但与当时的中国经济情况相比之下,向我国进口手工纸就显得便宜多了。特别是连城竹料天然漂白的宣纸,是经过72道手工程序制作而成的特点,他们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就不必学习或者仿造“连城宣纸”了。因此到目前为止,就没有听说日本生产出“连城宣纸”的。当然连城竹料天然漂白工艺在日本的专业部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1982年的日本“纸业考察团”到了连城纸区后,赠送了一套日本改进后的手工纸作坊照片给时任连城县外贸局副局长江家庆(这些照片至今还被保存),并得知日本手工纸槽有200多槽。
其实,1983年后,“连城宣纸”销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海外用纸市场发生了变革,二是本地的纸业收购经营部门没有把握好宣纸质量关,导致海外用户对“连城宣纸”失去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