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客家木偶戏:百年木偶 “非遗”之花
 

姑田戏剧  加入时间:2009-7-1 22:40:27  福建日报  点击:
   连城提线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该县赖源乡人徐象球在乡里创办的“老福星堂”提线木偶戏班,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艺术——连城客家木偶戏。

    1930年,徐象球的继子、传人徐传华创办了“汀连老福星木偶班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现代戏《打武昌》剧目轰动漳州城;1952年,组建了“连城姑田木偶剧社”;1954年,演出传统创作剧目《大名府》。1955年正月,徐传华被选派上北京“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为此,徐传华被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誉为木偶大师,聘为教授。同年9月,徐传华被文化部选派参加国家出访团赴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等国家访问演出。后来,徐传华表演的木偶戏《大名府》“过关”一折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1956年3月,连城县木偶剧团正式成立。1969年9月,剧团被解散。1978年4月,连城县木偶剧团重新复办。

    连城客家木偶戏特色在于融合浙江、江西的提线技法,结合当地流传的闽西唱腔和民间小调,有完整乐队伴奏的板腔式,有目前我国提线木偶中块头罕见的近1米高的木偶,有“王乞佬”这一特有喜剧角色,加上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闽西汉剧方言化独特唱腔,深受人们的喜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在复办后的改革开放年代,连城客家木偶戏还引进了仗头木偶、布袋木偶、皮影斗法、水影场景等许多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新技术,形成了以《水漫金山》《大名府》《八仙闹海》等60多个传统剧目为主的350个乱弹声腔系统剧目,从10多个偶人发展到70多个偶人、偶物,成员最多的时候达到20多人,使连城客家木偶戏得到保存、延续和发展。特别是徐传华的嫡传弟子、当代木偶艺术大师李明卿,独创了让木偶“假”写成真的木偶书法绘画技艺,受到艺术界同行赞誉,被认为是“世界首创”“神州一绝”,已作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线线连偶,十指绝艺。偶人身上的命根线、背线、左右腕线、脚线、肚线、腰线等长达0.5至1米,连线数量根据情节表演需要有16至36根不等,加上服饰道具,轻则2公斤,重则超过5公斤。演出时,师傅们必须隔着近2米高的中间景布,站在长5米、宽3米的高台后面,随着文场乐器中各班必备、必用的吊规和唢呐等传统乐器伴奏,在木偶戏高腔“傀儡腔”中进行表演,即一手持全长0.3米线板,另一手顺着线路叉开五指将线条从悬结处往下捋,或将线条暂时固定在持线板的线夹上,以固定木偶的各种不同姿势,如行走式、站立式、下跪式、腾跃式等;或用挑、抖等指法拨弄线条,让偶人表演整冠、捋须、甩袖等各种拟人化形体动作,逼真如人。尤其是木偶进行耍葫芦、换兵器、书写绘画等高难度的表演,独具特色。一个剧本表演下来,大约要3个小时左右,而师傅们随着剧目情节的更换才能得到片刻休息,连续提线半个小时以上是常事。

    百年风雨中,闽西曾有数十家民间木偶剧团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坚守连城客家木偶戏的连城县木偶剧团原有19人,到现在只剩下7人,但他们10多年来艰苦守业,不断创新技艺,被闽粤赣三省艺术家赞誉为“闽西一枝山花”。特别是近年来,从文献古籍、演出仪式、唱腔乐器、戏神崇拜与木偶造型等几方面考证,台湾宜兰地区的木偶戏属于客家木偶系统,而连城客家木偶戏为传播客家方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研究、保护与开发的价值,被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并作为客家特色表演引入到冠豸山旅游产业中给予开发保存。今年5月31日,连城客家木偶戏正式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阶段。(吴福瑞罗展阳 )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About 366208.cn - 本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 客户服务

 
 
本网站由连城县姑田门户网维护 Email:master@366208.cn

版权所有:姑田门户网 地址:连城县姑田门口洋路 邮编:366208 闽ICP备08011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