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閩連城宣紙工藝瀕臨失傳
 

纸业资讯  加入时间:2009-6-17 19:08:43  香港大公网 文 佳  点击:
     福建連城宣紙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開始於明朝嘉靖年間,連城宣紙工藝進行多次改進逐步形成了特有、精湛的竹絲天然漂白製作工藝。

     當地古語「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說的就是連城宣紙竹絲天然漂白製作工藝的製作工序繁多,達七十二道。其主要工藝流程是分為備料和製紙兩大部分,總耗時要八個月。

     備料主要在山上,先是砍青上山砍嫩竹,將嫩竹下竹塘,費時兩個月漚爛;然後將漚爛的嫩竹洗成竹絲,坯吹,先在石灰水裡浸漬,洗淨進行炊料蒸煮,後用純鹼浸漬,再次進行炊料蒸煮;竹絲洗淨後上竹竿曬乾做成竹絲餅,在山上進行漂白三個月,最後送到碓料房進行碓料,到此,造紙的原料方才備好。

     製紙首先是在紙寮(造紙場所)進行手工撈紙,撈到三百張左右、十五釐米厚的濕紙層後將其水分榨乾;然後,送至焙紙房進行焙乾;焙乾後在經過老師傅精心的整紙、選紙,將不符要求的紙張剔除,確保宣紙的質量;最後,用六十釐米長的裁紙彎刀按規格進行切紙,包裝好後就可以銷售。

     精湛的製作工藝造就了連城宣紙的高品質,紙張厚度適中,拉力強,質地柔軟、纖密耐用,白淨吸墨,能經受風霜雨打,太陽暴曬,強光照射而不變色,享有「百年不褪色、千年不變黃」的美譽。當時,社會名流、文人雅士素來對其寵愛有加、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民國初期,連城宣紙業達到高峰,擁有一千餘戶手工紙槽,工人一萬多人,年產量六萬擔,紙莊商號有五十多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日本、越南、泰國、緬甸等地,成為當時中國五大宣紙產地之一。現在的連城宣紙,一直還是南京等檔案館保存和修復史料的主要用紙,也是當代傳統書畫界的首選用紙。

     民國中後期開始,連城宣紙逐步走向衰落,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福建連城手工紙槽僅剩下一百多個。近年來連城宣紙加快萎縮,二○○六年底福建連城宣紙企業剩六家四十多個槽生產,去年只剩三家企業十多個紙槽在生產,產值也由過去近千萬元到目前的一百多萬元。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幹!」老工匠道出了連城宣紙衰落的根本原因。由於造紙工藝複雜、時間長,技術要求高,一個學徒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製紙師傅,沒有經過三年的苦練,難以出師。

     而且,一個熟練師傅的收入相比其他行業偏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年輕人都吃不了這些苦,就掌握不了造紙工藝的精髓,往往半途而廢,甚至部分幹了幾十年的師傅也放棄了,只剩下有責任心的姑田宣紙廠等企業和部分捨不下連城宣紙的老師傅在全力守望。

     二○○七年九月,連城宣紙製作工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手工技藝。近日,福建連城百年紙號「美玉堂」宣紙廠第十一代傳承人鄧金坤,用時兩年編寫了中國唯一全面介紹福建連城宣紙生產過程和有關歷史演變的史料性書籍《連城宣紙》,已完成排版即將正式出版。

     鄧金坤準備到安徽涇縣等宣紙產地考察,學習當地宣紙的製作工藝,改進原有工藝中一些較為繁瑣的工序,減輕勞動強度,讓學習者能更快地掌握生產工藝,提高生產質量、效率和效益,讓年輕人也能樂意從事傳統的宣紙生產事業。同時,他們還前往日本、韓國和國內大城市積極開拓市場。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About 366208.cn - 本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 客户服务

 
 
本网站由连城县姑田门户网维护 Email:master@366208.cn

版权所有:姑田门户网 地址:连城县姑田门口洋路 邮编:366208 闽ICP备08011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