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马灯始于清末,分“跑马灯”和“马灯戏”两种。“跑马灯”是儿童跑马舞蹈,边舞边唱;“马灯戏”即儿童跑马舞蹈后,乐队入大厅围桌唱戏。
马灯一般由8头纸马组成,纸马分头尾两节扎成,用布带挎在腰间,胸前是马头截,背后是马后截。儿童在中间酷似骑马。骑马是十二三岁的儿童,手拿一把扇子,化妆成古装人物,表演进城、闯四门、出城等故事情节。上路时配上乐队沿途吹奏,示人迎接。跑马灯时唱的大多是民间小调,如《瓜子仁》、《闹五更》、《采茶调》等, 琴笛伴奏,再配上有节奏的锣鼓,引人入胜,节日气氛浓厚。马灯跑完后,接马灯的人家,按马数发给儿童一个小红包。
如果是“马灯戏”,马灯舞蹈结束后,乐队即进入厅堂围桌而坐,开锣唱戏。一户人家只唱一首戏,特殊情况也有唱两首戏的。接马灯的人家要端出茶酒、冷盘(春盘)、糕点等食品招待。冷盘上放一个大红包以作酬谢。戏唱完后燃放炮仗送行。
上东洋、丰头、华坑、留垅、张洋、岭兜、溪口、邓屋、万堂、厚洋、城兜、周、黄屋等村都同过马灯。
|